评论:外企中标5G采购,中国不“吃独食”
进入6月份以来,中国的5G商用部署骤然提速。就在工信部宣布正式迈入5G商用元年,并很快就给国内四家运营商颁发5G商用运营牌照后,中国移动就在几天内连下三笔5G大单,采购范围包括核心网、无线工程和终端,可谓全面发力加快5G网络部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移动的采购名单中,最大的赢家除了有中国的华为公司,还有两家外国企业:来自欧洲的诺基亚和爱立信公司。而市场普遍预计,已经获得国内5G牌照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也将很快推出各自的采购计划。很显然,中国5G商用市场的巨大蛋糕,已经到了正式开始“抢食”的时候。
早在5G商用牌照发放之前,国内主要运营商对此就做足了准备。除了在一些城市开展5G网络的测试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和理论测算,包括5G手机的生产、流量计费模式、应用场景模拟等,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5G商用的“发令枪”一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场景应用就将迎来投资的高潮。
据测算,2019年我国5G产业投资规模预计达175.6亿元,2024年将达到2216.5亿元。在产出方面,2020至2025年,中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面对中国5G商用的广阔市场,所有相关各方都跃跃欲试,努力争取分得一杯羹。
从此次中国移动发布的2019年核心网支持5G?NSA功能升级改造设备集中采购的结果来看,最大的赢家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在全部的采购来源中,华为基本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的另一家企业中兴通讯则排在第四,采购份额不到5%。爱立信和诺基亚加起来的份额超过了40%。
很显然,从中国移动的采购渠道来看,真正体现了全球化开放合作的精神。这与当前美国正对中国的华为滥发技术禁令,并要求其他国家也对华为进行围追堵截正好相反,中国政府和企业并没有因为爱立信和诺基亚是外企,甚或是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就肆意排斥它们,反而公平、透明地给了这两家外企参与中国5G网络建设的机会。
事实上,国际合作是当今包括电信行业在内的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经济的主要特征。在国际分工日益精细的情况下,每家企业都是全球产业链中的一分子,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得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假如没有国际合作作为基础,全球的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也不可能成长为现在的规模。
正因为如此,中国在5G发展上一直都秉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的态度。一方面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实现了在5G技术上的成功超越。据统计,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中国企业的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即便如此,中国也没有借助技术上的优势,而对他国企业采取封锁甚至封杀手段。
另一方面,开放合作也是中国5G建设一贯秉持的态度。比如在2013年我国成立的5G技术推进组中,爱立信、诺基亚、高通等多家知名国外企业都是推进组成员单位。随着5G商用时代的开启,开放合作共赢依然是主旋律。工信部就多次表示,5G牌照发放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中国5G市场,共谋中国5G发展,分享中国5G发展成果。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5G市场潜力。在5G建设高潮已经来临的重要时期,中国自然不会也不可能吃“独食”。在5G商用的过程中,离不开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结合。可以这么说,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应用,不仅仅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也是全球相关企业的机会。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